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18的博文

醫案:骨癌

幾年前,我的老師接診了一位女病人。 此病人自言腰部徹痛,鑽心地痛。老師詢問她的病史,得知她在幾年前得過乳癌,已經通過西醫手術做了化療,西醫的檢查結果是痊癒。 老師懷疑她得了骨癌,建議她到西醫醫院檢查一下。但是她不信,因為她堅信西醫已經把她以前的乳癌治好了,而且乳房已經不再痛了,其它地方不可能這麼容易得癌症。 無奈之下,老師在她的手上腰痛點扎了1針。 女病人立馬就不痛了。 她覺得老師的水平真是絕了。 她歡天喜地地回去了。回去之後,不痛的情況又維持了3天。 到了第4天。腰部又痛了。 她趕緊去西醫醫院做檢查,原來癌症已經擴散到整個脊柱。西醫表面上把她以前的乳癌治好了,事實上根本沒有治好,因為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其它地方去了。西醫根本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過了3個月,女病人就離世了。 老師對於這個案例終身難忘。 (梁針灸寫於2018年8月)

容颜

【按:此文是东方卫视《本草中华》第6集《容颜》的结尾词】 艾,就是爱, 是出发时,青春的脸, 从此, 愿你道路漫长 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 愿你心上没有补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这便是中华本草教我们的事

醫案:男不育症

這個醫案是我的老師的老師的。我的老師親眼所見。 某男,患不育症多年。遍尋西醫不治。此男,可同房,但勃而不射。同時會遺精。 我的老師的老師,接診的此病人。判斷此病人患陽強症!我的老師,当时是他的学生,剛好在場,得以一見絕技! 治法是:在屁股附近取某穴,用三棱針刺破出血,然後再用火罐把淤血拔出來。 一針一罐,病即痊癒! 不是中醫沒用,而是你沒有見過真正高水平的中醫! (梁針灸寫於2018年8月)

董洪涛:“取类比象”——学习中医的捷径

万物皆有“象”,按同象同类的原则,由一般到个别,从已知推导未知,以类万物,中国古代圣贤即是以这种演绎方法来认识世界,建立了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医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医学中亦有“象”,古人发现,人与万物皆在天地间,其实和天地自然并无二致,天地是一个大宇宙,自身即有一个小宇宙。因此说,天地之象、万物之象与人之象可互相对应。 学习中医,先要领会这个“象”,这是学习中医,进而深悟中医的必需方法和必然过程。中医治病,很多时候是比“象”用方。症有象,方有象,药有象,穴有象,能够“取类比象”,并且融会贯通,把治病与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即是最高明的中医。比如:叶天士用梧桐叶催生,即以落叶禀金气而下降,类比孕妇产子之不下,这个例子即是“近取诸身,远取诸象”的体现。 中医重视“取类比象”,这是中医独有的思维模式,是精通中医的关键。把“象”悟透了,万事万物都可与中医产生联系。学习中医就是要把握古人认识事物的方式,从思维方法和哲学方法上去理解古人,如此才能如庖丁解牛般顺畅自然。天地万物莫不有象,透过“象”去感悟中医,是我们进步的捷径。 “取类”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则是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结合,正是中医的核心思维模式。“取类比象”可以说是中医“天人合一”理论的具体应用。 1 “象”从何处来?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即是格物致知。 数理化也是格致的学问,但数理化并不能达到诚意正心的效果。为什么呢?古人的格物致致,其源于“天人合一”,是一种“取类比象”思维,物与人互通,而现代的数理化与人是不相通的。也就是说,所谓的“象”,是从格物来的,但格物的思维是“取类比象”。 以经络气血为例,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的规律与洋流的规律运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经络气血的运行即是由主干及细枝,由主及次。 再以中药功效为例,中医认为:物从其类,同形相趋,同气相求。故“皮以治皮、节以治骨,核以治丸”,“子能明目”,“蔓藤舒筋脉,枝条达四肢”。比如五皮散可以治皮水,《成药便读》云其“皆用皮者,因病在皮,以皮行皮之意”,借以说明药用部位与病位的疗效关系。再如《本草思辨录》中云:石膏“丝之纵列,无一缕横陈”,极似肌肉纹理,其性主解横溢之热邪,故善治肌肤大热。又如,陈皮外有棕眼似毛窍,内白又象

我学习中药的诀窍,不是靠背的……

中药到底是什么? 黄芪补气、当归补血、地黄滋肾阴、菊花清肝明目......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已深入每个中医从业者的灵魂。如果我说黄芪不补气、当归不补血、地黄不滋阴……恐怕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且听笔者斗胆破执,跟大家摆事实,讲道理。 我们翻开中药学课本,目录已经完全透露了编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开篇分类的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补虚药等等,明确提示了学习中药是紧紧围绕着中药的功效展开的。但是细细一想,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我们看到病人有气虚、乏力的表现,就给用上黄芪补气吗? 中药作为中医辨证论治最后一环的工具和手段,是服务于整个中医思辨过程的。没有独特的中医视角去看待问题,仅仅记住药味功效就想胜任临床医生的任务恐怕是不够的,也是本末倒置的。 比如中药服下后,能够使人体产生腹泻、血压升高、止泻、利尿、发汗等等作用,这个是药物产生作用后的现象,是个结果,是人体和药物种种复杂变化后产生的相,所谓“诸法空相”。因此,如果我们抱定一个虚幻的相去治疗疾病,其结果可想而知。有多少人逢失眠必加酸枣仁的,而临床疗效各自心知肚明。万事有因有果,我们还得想方设法去找到那个背后的因才能准确得到幸福的果。 中药怎样发挥作用? 那么中药进入体内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脏腑的呢?这里又不得不讲我们的时空观念了。以菊花举例: 《本草纲目》曰:“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黄者入金水阴分;白者,入金水阳分;红者,行妇人血分。皆可入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时珍先生饱览群书,方可有此番见地,菊花九月采摘,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其他的花都已经凋谢、枯萎了,唯独它能饱经风霜而不凋。 还有托名于叶天士先生的《本草经解》,书中说:“甘菊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味苦清火,火抑金胜,发花于秋,其禀秋金之气独全,故为制风木之上药也,诸风皆属于肝,肝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肝风炽则火炎上攻头脑而眩,火盛则肿而痛,其主之者,味苦可以清火,气平可以制木也。” 两本书对菊花的分析已经讲得很明白了,

一招搞定呃逆,这个技能可以有

呃逆,俗称“打嗝”“打噎”,古称“哕”,西医学称“膈肌痉挛”。以气逆上冲、喉中呃呃有声、短促而频繁、令人不能自 控为主要特征。其轻重差别十分明显,偶然发作者,症情大多轻浅;也有数小时不已或昼夜不停甚至持续数天、数月不愈者, 可对呼吸、讲话、咀嚼、睡眠及精神情绪等造成严重影响,常致患者疲惫不堪,十分痛苦。 呃逆既然主因于胃气上逆,其治也应以宽胸理气、和胃 降逆为正法。 根据笔者临床体验,翳风穴治疗呃逆,以功能性病变引起者为佳,对器质性病变或肿瘤、危重病晚期引起者疗效稍差。 以按压法同针刺法比较,则按压法更为简捷便利、安全可靠, 当为首选之法。针刺如用之不当,难免有损伤面神经之弊,理当谨慎! 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有疏调三焦之气的功能。《灵枢·经脉》关于三焦经的主病中有“主气所生 病……”的记载,呃逆乃胃气上逆之证,按压翳风治疗呃逆, 就是通过疏调三焦之气而产生治疗作用,并达到治愈目的。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翳风穴深处有面神经、迷走神经和耳大神经分布,刺激该穴能反射性地抑制迷走神经和膈肌的异常兴奋, 缓解膈肌痉挛,平息呃逆。 施术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均可,医者以拇指、食指、 中指按压都行。轻症以中度按压法,使患者感觉发胀、疼痛为 度,每次按压持续1分钟以上。重症久呃不止者,按压手法应 重而强,使患者咽喉发紧、口中分泌唾液,有难以忍受之感, 每次按压持续3分钟以上。若配合深呼吸后屏气数秒钟,则疗效更佳。按压一次不止者,可连续按压2~3 次。止后又发者, 只需施行轻中度按压即可获愈。 ——以上内容选自《针灸解惑(第2版)》

至今无人能破的奥妙中医药

中医药神奇奥妙,有的看是不入流的东西,竟然能治大病,或者很多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让人费解,特别是西方人的思维与理念,简直“不可思议”!因此,有人说是“不科学”,有人说是“迷信”,有人说是“超于科学”,有人说是“艺术”。结果只有一条:治病! 奥妙之处: 1、同物量不同,作用纵异: 麦芽小剂量可健脾通乳,大剂量可回乳,洋人能解? 2、双向作用: 三七即活血又止血,西理可通? 3、同植物,部位不同,作用相反 麻黄发汗,麻黄根止汗。怎么说? 4、主要成分相同,性能差别很大 龙骨牡蛎石决明瓦楞子珍珠母钟乳石等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可作用各不相同。何也成分? 5、”见而不用“,仍可作用。 传统生产“紫雪丹”时,要加金子煮,煮后丝毫不减,可宁心作用倍增。是不是迷信? 6、以“脏”治“脏” 疮疡久溃不收,用麝香(皮)一帖,敛疮排脓神奇。就不怕细菌感染? 7、杂草烧土块 灶心土(伏龙肝)含氧化硅、氧化钙、氯化镁等,到底是何成分能温中和胃健脾,止呕,止血,止泻。洋人说说看! 8、陈优新次 张从正的《儒门事亲》谓:“药有六陈,陈久为良,狼茱半橘、枳实麻黄”,那么,为什么陈者为良?是何物变成了何物而良?新陈成分有何不同?就不怕成分流失,过期? 9、经气候季节锻造为良 霜桑叶、露蜂房、淡秋石,其概念非中医药者可成接受? 10、纯净品不如自然物 人工牛黄、合成朱砂,其纯度远高于天然物,疗效与天然物相去甚远。应是其它成分的作用。 11、同种地不同,疗效大不同 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主要成分几乎相同,某些栽培品的检测指标要远高于野生品(如防风),为什么疗效相去甚远? 12、以毒制毒 马钱子大毒,但马钱子中的士的宁,虽即为有效成分,又为毒性成分,可为什么不直接用士的宁的化合物,而是设了上下限呢?是不是还需要马钱子中其它成分的配合作用呢?

六字訣補要

六字訣,最早記錄於南朝陶弘景(456年-536年)的《养生延命录》,歷朝歷代多有記載。但是六字的記錄或發音多有不同。 據佛學大師南懷瑾認為,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古代的漢字發音與今天不同,所以導致不同。今天的普通話,並不是中國歷史的普通話,相反,廣東話、客家話、閩南語則保留了較多的古代漢語發音的特點。所以,最好用客家話、廣東話或者閩南話來念。 唐朝國語----客家話、廣東話 宋朝國語----閩南話 清朝國語----今天國語 佛經翻譯基本上是唐宋時代翻譯的。 南懷瑾認為的六字訣發音如下: 肝------嘘----【hi】(接近於客家話“去”字的發音,但是嘴形扁。用普通話音標來念,第1聲,普通話沒有這個字。)【注:這個音比較難念,可以念馬禮堂版本的“噓”音。】 心------呵----廣東話念:【Ho】(普通話音標,第1聲,普通話沒有這個字) 脾------呼----同現代國語“呼” 肺------呬----【sī】音(同“思”音)。 腎------吹----同現代國語“吹”,約等於“粗+wi”(約等於“曲”的讀音)的連音,重點在後面這個音,要拉長後面這個音。 三焦----嘻----【--】(沒有合適普通話音標來念,普通話也沒有這個字。即人笑嘻嘻時候的嘴巴形狀) 同時:不准出聲音,因為如果出聲,是靠喉嚨的力。如果不發音,是靠腹部的氣向上衝,會衝擊到相關臟腑。 參考視頻: 南怀瑾 :天台六字诀如何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JdpOTjmA8 六字訣述真(一):正確字音念法 (1)詳解南懷瑾發音與馬禮堂發音的不同 (2)默念六字訣時,意念在環跳穴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jeECyzU-oU&list=PLWdsjvFy7S0QseQsGXmQLEIbLeB9EVTFQ&index=1 (3)不要盤腿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YKVIiYQEk&list=PLWdsjvFy7S0QseQsGXmQLEIbLeB9EVTFQ&index=2 附: 1,唐朝的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卷八十二•养性•调气法第五》中記載有六字訣。但似有錯誤,與現今各養生家所述

醫案:火針治萎縮性腿痛症

這個故事發生在幾十年前的中國大陸。        那時候,我的老師在中國一個大醫院工作,醫院裡面同時有中醫和西醫。醫院裡面收治了很多腰腿痛的病人,一般情況下,通過各種方法,從各種中醫方法,包括吃藥、針灸,到西醫的開刀,大多數病人的腰腿痛,都會得到治愈或者病症緩解。        但是有大約10%--15%的此類病人無法緩解病症,哪怕是採用西醫的動手術。        其中有一個病人,住院已經3、4個月了,因為腿痛,腿部肌肉已經開始萎縮。對於腰腿痛病人來說,住院3、4個月已經算很長時間了,極其少見。此病人是公費醫療,因此錢花多了不心疼。因為無法給病人緩解任何病情,而且病人住院時間比較長,所以醫院很多醫生都跟這個病人混熟了。        病沒有治好,後來病人自己出院了。        過了一些日子,我的老師又碰見了這個病人。        令我的老師驚奇的是,這個病人的萎縮性腿痛已經治好了。就問這個病人,他的病是如何治好的。        病人告訴我的老師,他在民間找了一個中醫師,用火針治療。大概的方法是:在屁股後面找壓痛點(注:大約相當於阿是穴),然後在屁股上畫上一些橫坐標與縱坐標,在某些坐標點上,用長度約20厘米(老師只是做手勢,我目測的結果)的針,用火加熱,把針燒紅,迅即刺針,又迅即拔針,在屁股上扎了大約10幾針。        這個方法,用中醫解釋就是,病太重,陰氣太強,所以給針加熱,讓經絡得到陽氣,使經絡振奮起來,病就自然好了。        這個治療方法,是用西醫是無法解釋的。不要認為中醫沒有用,而是因為可能你沒有碰到過高水平的中醫師。 (梁針灸寫於2018年8月)

如何除湿气?

除濕氣,有兩種方式。        一是被動式,即吃藥,吃健脾利濕的藥。       二是主動式的。       运动是主动性的健脾除湿。脾主肌肉,运动就是健脾。湿气随汗排出,出汗就是除湿气。       但是運動除濕氣,有殺雞用牛刀之嫌。因為運動雖然除了濕氣,但是同時增加了其它體內器官的負擔。所以,你會看到一些奔跑型的體育項目,比如跑步、足球、籃球等等,體育運動員雖然都不胖,但是卻不長壽,因為他們長期的激烈運動,已經使體內器官受損壞。尤其是退役之後,大多數運動員都會長胖,即因為少運動了,濕氣回來了,人就胖了。       那麼,要怎麼主動除濕氣呢?       就是做氣功,很輕微的運動,就把濕氣排除掉了。       運動除濕氣,就好比兒子對父親說口渴,然後父親就帶兒子到五星酒店吃了一頓滿漢全席。浪費財力、物力、時間,還有吃出腸胃疾病了。       而氣功除濕氣,就相當於兒子口渴,父親直接給兒子倒了一杯水,就這麼簡單。 (梁針灸寫於2018年8月)

夏季驅蚊方

現在是盛夏,蚊子猖獗。 種一小盤番茄,可以驅蚊子。 蚊子怕其葉子的味道。 白天可以放於室外, 晚上可以挪進室內。 在一些蚊子特別猖獗的地方, 比如水庫邊, 可以用番茄的葉子, 做成一個環, 掛於脖子上。 (梁針灸寫於2018年8月)

法於陰陽,生於共振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日月星辰是個大宇宙。小宇宙與大宇宙,要法於陰陽,人體的能量就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與使用。 什麼叫做法於陰陽呢? 就是這個小宇宙與這個大宇宙保持一致。太陽出來時,自然界的陽氣上升,那麼人就要起床了,讓體內的陽氣跟隨自然界的陽氣得以升發。太陽下山之後,人體要收斂,不要從事劇烈運動,以便讓人體的陰氣與大自然的陰氣保持同步。 以上這些話,用現代物理的語言來講,即為共振。 生活中,共振無處不在。 在一個公司裡面,一個下屬如果總是能夠保持與領導保持一致,那麼他就會從領導的管轄範圍內撈到最大的好處。但是如果換新領導了,他也會摔得最慘! 在一個家庭裡面,父母育有2個年齡相差不大的兒子,兄弟倆正在讀中學,如果其中一個讀書很勤奮,會對另外一個兄弟產生促進、督促的作用,因此兩個兄弟都會很勤奮讀書。這是兄弟間的共振。 據報載:一個孕婦,在醫院裡生下雙胞胎,其中一個平安,另外一個被醫生宣布死亡。徵得醫生的同意之後,孕婦把死嬰抱於懷中,同時放低身體,讓雙胞胎中存活的那個,用手握住死嬰的一隻手,在孕婦與同胞兄弟的哭聲中,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奇蹟發生了,死嬰的手輕輕動了一下,活了過來。對於無神論的西醫來說,是無法解釋的。這是親情之間的共振。 擋鞦韆,是一個任何人都會玩的遊戲。給鞦韆施加的外力,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施加的時間越巧妙越好,最好的施加時間是在鞦韆的下降段。只要在鞦韆的下降段施加外力,即使外力很小,但是也還是可以把鞦韆盪得很高。 在人體上,同樣可以利用共振原理來治病。 1,人體與自然界的共振。 這包含與大宇宙保持一致,即如前面所言。也包含風水。對於僅僅因為休息不好、居住環境等引起的疾病,會有利導作用。 2,人體與社會的共振。 如果一個人的思想與才能在一個公司裡面,無法發揮,即無法與公司發生共振,請趕緊辭工走人。否則精神抑鬱,日久則傷肝,再日久則連累到心、脾。 3,人體內部的共振。 (1)相同經絡的共振。 當人體長期使用單側身體的固定動作來完成某種工作時,經常會有單側的身體損傷。 那麼,治療這個疾病的時候,如果能夠讓身體的兩側保持同樣的行為,就會產生共振,即身體完好的一側,會把正能量傳遞給有病的另一側,加快有病一側的恢復速度。 比如,針灸時,同時刺兩側的相同穴位,比只刺單側的穴位,其效果就會為1加

風水與中醫(2)

本人並非風水師。但是我隔壁的堂兄是風水師。雖然是堂兄,但是從年齡上來說,其實是父親級別的。所以,小時候,大人在一起吃飯時,聽他們講風水時,總是聽不入耳。我與他的大兒子年齡相近,也較為接近。這個堂兄,因為幫人看風水,免不了經常被人請吃喝,因此吃的胖胖的,後來死於肥胖引起的心髒病。他的小兒子因此輟學,可惜了一個聰明仔! 我學習了中醫之後,才明白中醫與風水其實有很多共理,即都講究陰陽五行。當人體長期居住處在陰陽不平衡的地方,就容易得病。 我上次寫了《風水與中醫(1)》之後,有一位朋友看了那篇文章,聯想到朋友自己最近幾年,總是頭暈,渾身不舒服,找過很多醫生,都無法解決。朋友因此找我諮詢,與我之間有了以下一段對話。 朋友:我的房間有個大鏡子! 我:是不是衣櫃上的鏡子? 朋友:對。 我:你那個衣櫃,是不是嵌入式那種?也就是說一整面牆,都是鏡子? 朋友:是的。 我:你以前還說過,你的窗戶是朝陽的,光線特別充足。 朋友:是的。我說過。 我:請問,你的衣櫃,是不是正對窗戶? 朋友:對。 我:明白了。你最好把這個大鏡子調轉180度來裝,或者用東西蒙住它,如果需要,留一小部分就可以了。 我把朋友房間的示意圖,畫出來,顯示如下:        在美國,衣櫃通常是嵌入式的,如上圖,高度與房子一樣高,寬度差不多是一面牆那麼寬。很多衣櫃的門就做成推拉式的大鏡子。很多白人喜歡這樣的房間佈置。        上面這個圖中,因為窗戶朝陽,而那個大鏡子會反射陽光到房間中央的大床上,因此,陰陽之間不能形成一個循環通路。長期以往,睡這個床的人容易頭暈,身體不舒服。        就如同下圖中的太陽能熱水器。所有的太陽能,都被反射到中央的水壺處,水壺就會加熱,把水燒開。房子中間的床,就相當於水壺。        後來,我特地查了一下風水書關於房間的佈置,確實與我上面的一樣。不過我看的風水書,都不講道理,只講結論。        在西方國家,白人裡頭,大多數不講究風水,因此因為房子的選址,以及房間佈置,這些做成的疾病,很多。很多白人得了這些風水病,西醫找不到病因,一般都是終身吃藥。 (梁針灸寫於2018年8月)

《黃帝內經》記載的氣功功法

1,內觀法 《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歧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 【譯文】: 黄帝说:我听说五疫发病,都可互相传染,不论大人与小儿,症状都象一样,若不用以上方法治疗,怎样能使它不至互相传染呢? 岐伯说:无疫发病而不受感染的,是由于正气充实于内,邪气不能触犯,还必须避其毒气,邪气自碧空而入,又从鼻孔而出,正气出自于脑,则邪气便不能干犯。所谓正气出之于脑,就是说,在屋内先要集中神思,觉得自心好象太阳一样光明。将要进入病室时,先想象有青气自肝脏发出,向左而运行于东方,化作繁荣的树木,以诱导肝气。其次想象有白气自肺脏发出,向右而运行于西方,化作干戈金甲,以诱导肺气。其次想象有赤气自心脏发出,向南而运行于上方,化作火焰光明,以诱导心气。其次想象有黑气自肾脏发出,向北而运行于下方,化作寒冷之水,以诱导肾气。其次想象有黄气自脾脏发出,留存于中央,化作黄土,以诱导脾气。有了五脏之气护身之后,还要想象 头上有北斗星的光辉照耀 ,然后才可以进入病室。 【要點】: (1),內觀的順序是:肝----肺----心----腎----脾,依次循環。 (2),上文中的“头上有北斗星的光辉照耀”,這是另外一種氣功,又名禪觀之法,參看以下文章: 孙思邈的气功(7)禅观之法 【注】: (1),五疫定義: 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内经》五疫是根据五行运气的角度对疫病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黄帝内经》对疫病进行分类,称为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总称五疫。五疫虽名不相同,但发病机理一致,皆因“三虚相合”而为病,发病急骤,致死率高。从五疫分类法中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疫病的认识还是源于五邪的基础理论,即疫是自然界的邪气,但致病较甚,传染性强,呈一定程度的暴发流行,且不同的疫病有各自的规律特征。这与其后医家认为疫非风、非寒、非

強腎功

無論男女,一般過了30歲以後,腎氣都開始走下波路。逐漸的開始功能變弱,它的癥狀是各種各樣的。比如說掉頭髮、頭髮變白、耳聾、耳鳴,還有乏力、失眠、腰膝酸軟、腰腿痛都屬於這種,包括各種各樣的生殖的、性功能的衰退都和這個相關。 強腎功,又叫貼牆功。 貼牆功的功效: 治療現代人伏案、手機、電腦一族頸椎腰椎疾病;有利於補充男性陽氣,輔助治療癃淋(中醫病症名,西醫中的前列腺疾病);女性白帶增多,月經不調,痛經等病症可以得到很好的調理;腎虛、體弱、失眠多夢能治;還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眼睛提高視力、防止心腦血管疾病、減肥功效顯著。循序漸進,幫助逐漸打通任督二脈。揭開氣功神秘面紗,簡單易行,只在堅持。 貼牆功治療腰腎病有奇效   有一對中年夫妻倆都腰酸背痛,男的還陽痿,女的嘴唇干燥、便秘、失眠,夫妻生活基本消失。我給他們施過幾次正骨和針灸,雖然療效顯著,但我建議他們還是應以自己練功為主。 現在夫妻雙雙練貼?功和扭腰功,每天各練兩次,整體練功時間從二十分鐘逐漸增加到一小時。兩個月后兩人腰酸背痛大為減緩,男的不再陽痿,女的便秘、失眠癥狀消失。 動作要領:   1)人面對一堵牆、一扇門或者一面鏡子站立,鼻尖觸牆,腳尖也觸牆(見附圖);   2)鼻尖貼牆慢慢下蹲,直到雙腿徹底彎曲,完全下蹲,雙臂抱住下蹲的雙腿;   3)鼻尖依舊貼牆,身體緩慢起立,直到完全直立;   4)重復第一次下蹲的動作; 注意事項: 1,此法看似簡單,但是強腎補腎功效很強。 2,剛開始有難度,主要是柔韌性差及腎氣不足之人無力蹲穩,起立乏力,重心容易向後傾斜倒地。 3,所以,剛開始練時必須將腳尖稍稍後移,具體尺度自己把握,保持重心穩定即可,然後緩慢下蹲、起立。 4,做功時一定要專註於脊椎的直立和身體平衡,否則一不留神就會向後倒。 5,下蹲、起立的次數油自己把握,多少不限。但每次起碼應有九次以上,然後以九為單位逐漸加大到十八次、八十一次等等。 6,雙腳合併。但是初练时可以把脚分开,熟練之後,再逐漸把雙腳合攏。 7,速度以緩慢為宜。自己把握。 8,每天至少做2次。每次時間以不少於10分鐘為宜。重症多練! 9,只要能夠堅持1個月,即可見到補腎效果明顯! (梁針灸寫於2018年8月)

《黃帝內經》脾病因由2

《金匮真言论》 1,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2,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3,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阴阳应象大论》 1,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2,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经脉别论》 1,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2,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梁針灸寫於2018年8月)

《黃帝內經》脾病因由1

《生气通天论》 1,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2,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金匮真言论》 1,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2,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3,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阴阳应象大论》 1,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2,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阴阳别论》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灵兰秘典论》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五藏生成》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平人气象论》 1,长夏胃微耎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耎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2,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经脉别论》 1,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2,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藏气法时论》 1,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甘以缓之。 2,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3,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写之,甘补之。 4,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飱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宣明五气》 1,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2,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太阴阳明论》 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

《黃帝內經》治肝刺法

《缪刺論》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 注: 1,三毛: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趾端及三毛之中也 2,《廣韻·洧》: 痏:瘡痏。 (梁針灸寫於2018年8月)

《黃帝內經》肝病因由1

《金匮真言论》: 1,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 颈项 ; 2,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 目 ,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 酸 ,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 角 ,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 筋 也,其臭臊。 《阴阳应象大论》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 酸 ,酸生肝,肝生 筋 ,筋生心,肝主 目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 筋 ,在藏为肝,在色为 苍 ,在音为 角 ,在声为 呼 ,在变动为 握 ,在窍为 目 ,在味为 酸 ,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六节藏象论》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 爪 ,其充在 筋 ,以生血气,其味 酸 ,其色 苍 ,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五藏生成》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脉要精微论》 1,肝气盛则梦怒。 2,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 血在胁下,令人喘逆 ;其耎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3,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平人气象论》 1,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藏见皆死。 2,平肝脉来,耎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藏气法时论》 1,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写之。 2, 肝病者,两脇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䀮䀮无所见,耳无所闻, 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 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 取血者。 3,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血气形志》 齐脊大椎,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得下一度,心之俞也。复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复下一度,肾之俞也。是谓五藏之俞,灸刺之度也。 《刺热》 1,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脇满痛,手足躁,

修真圖(18)--七真修行要義:修真圖-意不動神自寧

七真修行要義(四十一): 修真圖-意不動神自寧(HD)

修真圖(17)--詳解14

右上三玄武 膽者,金之精,水之氣,其色青,附肝短葉下。膽者,敢也。膽大者,必不驚。神名龍耀,字威明。形如龜蛇混形,其象如懸袋。重三兩三銖。為肝之腑。若據,膽當不在五臟之數,應歸於六腑,因膽亦受水氣,與坎同道,又不可同於六腑,故別立膽臟,合於膀胱,亦主毛髮。《黃庭經》曰:「主諸氣力攝虎兵,外應眼瞳鼻柱間;腦髮相扶亦俱鮮,九色錦衣綠華裙。」 『膽』,金之精,水之氣,其色青,附於肝葉下。膽者,『敢也』。膽大者,必不心驚。名『龍耀』,字『威明』。狀如龜蛇混形,像如懸吊的袋子。重三兩三銖。為肝之腑。照理,『膽』應當不在「五臟」之內,應歸於「六腑」,因膽亦受水氣,與坎同道,又不可同於六腑,故別立膽臟,合於膀胱,亦主毛髮。 《黃庭經》曰:「主諸氣力攝虎兵,外應眼瞳鼻柱間;腦髮相扶亦俱鮮,九色錦衣綠華裙。」 原文来自:新浪博客凤凰道院

修真圖(16)--詳解13

左下 鳳 脾屬中央土,旺於四季,為黃帝,神形如鳳,象如覆盆,名常在,字魂庭,正掩臍上,橫覆於胃,坤之炁,土之精也。居心下三寸,重一斤二兩,闊三寸,長一尺。脾為心子,為肺母,外通眉,口為之官。其神多嫉。脾無定形,主土,陰也。故脾為五臟之樞,開竅於口,在形為頰。脾脈出於隱白,乃肉之本意處也。《黃庭經》云:「治人百病消谷糧,黃衣紫帶龍虎章。」 『脾』『五行』屬『中央土』,旺於四季,為黃帝,神似『鳳』,狀如『覆盆』,名『常在』,字『魂庭』,覆蓋於「臍上」,橫覆於『胃』,坤之炁,土之精也。居心下三寸,重一斤二兩,闊三寸,長一尺。 脾為心之子,為肺之母,外通眉,口為外在感官。其神多嫉。脾無定形,主土,陰也。故脾為五臟之樞鈕,開竅於口,在形為頰。脾脈出於『隱藏的白脈』,乃肉之本意處也。 《黃庭經》云:「治人百病消谷糧,黃衣紫帶龍虎章。」 原文来自:新浪博客凤凰道院

修真圖(15)--詳解12

左上三 白虎 肺,神形如白虎,象如懸磬,居五臟之上,對胞若覆蓋,故為華蓋。神名皓華,字虛成,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總計八葉。肺為脾子,為腎母。內藏七魄,如嬰兒,名曰:尸狗、伏屍(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乃七名也。鼻為之官,左為庚,右為辛。在氣為咳。在液為涕。在形為皮毛也。上通炁至腦,下通炁至脾中,是以諸炁屬肺,肺為呼吸之根,《黃庭》云「喘息呼吸體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氣。」 『肺』,神似『白虎』,狀如懸吊的磬石,居於五臟之上,一對胞葉有若覆蓋,故為『華蓋』。名『皓華』,字『虛成』,重約三斤三兩,六葉兩耳,總計八葉。肺為脾之子,為腎之母。 內藏七魄,如嬰兒,名曰:『尸狗』、『伏屍(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乃七名也。鼻為外在感官,左為庚,右為辛。 在氣為咳。在液為涕。在形為皮毛也。上通炁至腦,下通炁至脾中,是以諸炁屬肺,肺為呼吸之根本, 《黃庭經》云「喘息呼吸體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氣。」 原文来自:新浪博客凤凰道院

修真圖(14)--詳解11

右上二青龍 肝,神形如青龍,象如懸匏。小(少)近心,左三葉,右四葉,膽附短葉下,神名龍煙,字含明,重四斤四兩。肝為心母,為腎子。肝中有三魂,名曰:爽靈、胎(台)光、幽精,目為之官,左目為甲,右目為乙。男子至六十,肝炁衰,肝葉薄,膽漸減,目即昏。在形為筋,肝脈合於(木),魂之臟也。於液為淚,腎邪入肝,故多淚。膽為肝之腑,膽與肝合也。《黃庭經》云:「和制魂魄津液平,外應眼目日月精,百痾所鍾存無英,用同七日自充盈。」 『肝』,神似『青龍』,狀如懸掛的「匏子」。靠近「心」,左邊有「三葉」,右邊有「四葉」,『膽』懸附於下,名『龍煙』,字『含明』,重約四斤四兩。肝為「心之母」,為「腎之子」。 『肝』中有『三魂』,名曰:『爽靈』、『胎(台)光』、『幽精』,眼睛為外在感官,左目為「甲」,右目為「乙」。 男子至六十,肝炁衰,肝葉薄,膽漸減,目即昏黃。在形為筋,肝脈合於(木),魂之臟也。於液為淚,腎邪入肝,故多淚。膽為肝之腑,膽與肝合也。 《黃庭經》云:「和制魂魄津液平,外應眼目日月精,百痾所鍾存無英,用同七日自充盈。」 原文来自:新浪博客凤凰道院

修真圖(13)--詳解10

一、 兩腎者,兩儀也。中間有連環,是我真精。內藏赤白二炁,在母腹中,未有此身,先有此穴,因有此穴,始生此身。左為玄陽,右為牝陰,中穴實我後天之精海,又為真鉛。儒名太極。道名水鄉鉛,乃北方肅殺正氣紫河車。順則生人,逆則成仙。一名漕溪。一名祖宮。通上下二眼,降華池。在舌下竅內出,名玉泉。 兩腎者,是『陰陽兩儀』。中間有脈絡銜接,是我【真精】。內藏『赤陽』『白陰』二炁,在母腹之中,此身上未成形,先有此穴,因有此穴,才有此身。左為『玄陽』,右為『牝陰』,其中竅穴實我後天之『精海』,又稱【真鉛】。儒家名【太極】。道家稱【水鄉鉛】,乃是北方肅殺正氣紫河車。順行則為人,逆修則成仙。一名『漕溪』。一名『祖宮』。上通『天門』,下達『地戶』二眼,降於『華池』。在舌下竅內出,名『玉泉』。 二、 一名東海青龍。甲方。木液。在卦屬震。在方屬東。在五行屬木。在道為魂。性也。屬火神之母。在五臟屬肝。在天為日。實我魂室之所也。 一名『東海青龍』。『甲方』。『木液』。在卦屬『震』。五方屬『東』。在五行屬『木』。在道為『魂』。『性』也。屬火神之母。在五臟屬『肝』。在天為『日』。實我『魂室』之所也。 三、 一曰西山白虎。庚位。金精。在卦屬兌。在方屬西。在五行屬金。在道為魄。情也。屬水精之母。在臟腑為肺。在天為月。實我魄室之所也。 一曰『西山白虎』。『庚位』。『金精』。在卦屬『兌』。在方屬『西』。在五行屬『金』。在道為『魄』。『情』也。屬水精之母。在臟腑為『肺』。在天為『月』。實我『魄室』之所也。 四、 臍為生門,太乙神君居之,主人性命,司一身一萬二千精也。 『臍』為『生命之門』,太乙神君居之,主人的性命,掌理人身一萬二千精也。 原文来自:新浪博客凤凰道院

修真圖(12)--詳解9

中, 黃庭,刀圭,土釜,戊己,意不動.神自寧 中 – 中丹田 黃庭 – 其中有『胎』稱之【黃庭】。 刀圭 – 戊土,己土,二土合為『圭』字。取藥之工具。 土釜 – 『脾』在「五行」屬『土』,為『養丹』之所。 流戊就己 - 丹家採藥,稱為流戊就己。戊為坎中之陽,為真鉛;離納己,己為離中之陰,為真汞。戊己為藥物,丹家流戊就己,為採藥之功,戊(元精)化為甘露,入歸於離宮,為“就己” 戊己 – 在天干;『陽土』為【戊】,『陰土』為【己】。戊己在丹道中,有五意: 一、為真意、黃婆; 二、為中宮,稱為戊己門; 三、流戊就己,為採藥之功; 四、取戊字“丿”,己字“ ”,合為“刀”字,二土重疊,為“圭”字,故戊己又稱為刀圭。“飲刀圭”為飲甘露,故戊己又喻為甘露; 五、戊為坎中之陽,己為離中之陰,因為按納甲法,坎納戊,離納己,故戊己又稱為藥物。 意不動 – 『淨空』之中,「意念」不動。 神自寧 – 『元神』自然『寧靜』。 原文来自:新浪博客凤凰道院

修真圖(11)--詳解8

三、 陰腧 陽腧 【腧】為隱藏的穴,或因時而改變的穴。 陰腧 – 此處實指『兌金』『陰魄』所在的位置。 陽腧 – 此處實指『震木』『陽魂』所在的位置。 精 斗牛女虛危室璧 寒靈丹殿 身不動 精自固 下丹 精 – 坎精 斗牛女虛危室璧 - 【腎】- 北方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 寒靈丹殿 - 在上清太玄(上清真境、太玄玉都)。 身不動 – 守身不妄動。 下丹 – 下丹田  - 『卦』屬【坎】。 圖為【嬰兒】。 精自固 – 元精自然穩固。 玄武煞炁 - 『玄武』是傳統文化的四象之一,它是代表北方的靈獸,形象是黑色的龜與蛇(或龜蛇),代表著北方正陽之氣。 原文来自:新浪博客凤凰道院

修真圖(10)--詳解7

丙、順則凡, 逆則聖, 任脈,生門 銅柱地獄,火車地獄,金剛地獄,普掠地獄,凕冷地獄,屠割地獄 順則凡 – 人身『順行』則為凡夫。 逆則聖 – 人身『逆修』則『超凡入聖』。 任脈 - 在腹中線,總統諸陰,謂之曰任,任者衽也,其循腹裡上行,猶衽在之於腹前也。 生門 - 『臍下』為「生人」之門戶。 銅柱地獄。火車地獄。金剛地獄。普掠地獄。凕冷地獄。屠割地獄。風雷地獄。鑊湯地獄。無間地獄。 - 對應『天有【九宮】』,『地有【九幽】』。 陽蹺 - 【下丹田】修煉,通順『陽蹺脈』。 陰蹺 - 【下丹田】修煉,通順『陰蹺脈』。 丁、(銀河),左玄腎門,右牝命門,銀河,樞機     ,瓊池  左玄腎門 – 左「陽」稱「腎門」。 右牝命門 – 右「陰」稱「命門」。 銀河 – 從左右二腎通往【上丹田】的『通道』。 樞機 - 『精、氣』在此轉換,傳輸。     - 神。  - 氣。  - 精。 瓊池 - 『精、氣』經過「修煉」,聚集於此。 琉池 – 尚未「修煉」,仍處混濁狀態。 胎元滋潤吾所之海 – 此處【精元】為滋養『聖胎』之泉源。 原文来自:新浪博客凤凰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