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7, 2015的博文

如何判斷某種食物是否濕?

如果你想了解一種食物,看它是否具有濕的特性,那麼很簡單,你連續吃上2--3天這個食物,再觀察大便,即可得到結論。 道理很簡單: 1,一般食物,從吃進肚子,經過消化,到以大便的形式,拉出體外,一般會在24小時之內完成。 2,如果食物是濕性,那麼其形成的大便就表現為粘性,密度比水重,沉入水底。 3,如果食物是祛濕或者中性,那麼其形成的大便表現為松,密度比水輕,浮出水面。 4,如果食物不是濕性,也不是祛濕或中性,而是會上火,那麼大便是硬結,密度比水重,沉入水底。這與便秘已經差不多了。 注意事項: 1,吃這個食物的時候,需要連續吃上2--3天。期間不能夠吃濕性或者祛濕的食物。 2,吃這個食物的時候,需要與中性的主食或者副食搭配,而且這個食物量要多,搭配的中性食物量要少,這樣方便觀察效果。 比如: (1)如果你想觀察黃豆是否濕,黃豆是副食,那麼你需要白大米為主食,白大米是中性食物。除非你不吃主食。而且要多吃黃豆,少吃大米。 (2)如果你想觀察麵食是否濕,麵食是主食,那麼你需要搭配中性的青菜為副食。除非你不吃菜。而且要多吃麵食,少吃青菜。 (梁針灸寫於2015年6月)

何謂濕?

中醫認為,人體是個小宇宙,同時也是個小社會。地球上具有的社會環境,人體內也會有。 人體如地球一樣,大體有3種環境:燥、濕、水。水是人最適合生存的環境。燥如同地球的旱地,加水即可改變。人體的濕氣,正如地球上的濕地(也即沼澤地),除了小動物和特定植物外,什麼都很難生存。人類在濕地裡面生活,容易滋生很多疾病,皮膚病、腰酸骨痛、消化不良,等等。 因此,中醫認為,濕乃百病之源。人體有濕氣,較難處理。中醫師治療濕病,最頭痛。 濕遇風,則得風濕,常見病症是: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髒病。 濕遇熱,則得濕熱,則易得皮膚病。 濕遇寒,則得寒濕,常見病症:全身發冷,冷到骨頭裡。 濕遇痰,則得痰濕,吃肉太多引起。會引起綜合性疾病。 那麼,日常生活的食品中,什麼是濕呢? 通俗一點講:就是粘性大的食品,比如: 糯米、精米、仙人掌、糖、肉、秋葵、果凍、涼粉、小麥、油炸食品 所以,我們會觀察到: 1,為什麼中國北方的女生要比中國南方的女生皮膚要差?就是因為北方人吃麵食(小麥),體內容易得濕氣,進而容易得皮膚病。北方人得皮膚病,主要是因為體內濕。南方人得皮膚病,主要是因為體外(氣候)濕。體內濕比體外濕,更容易引起皮膚病。 2,為什麼吃肉之後,大便比較粘?因為吃肉得痰濕。 3,為什麼喜歡吃糖的人容易長胖。也是因為濕。其實,只要體內濕氣重的人,一般都胖。 (梁針灸寫於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