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如何用瓜蒂散治怪病

如何用瓜蒂散治怪病

2020-05-06  光年中医...   阅 59  转 2

我们学习涌吐剂,首先考虑一个问题,涌吐剂今天在应用的时候,多还是偏少呢?从今天临床治病实际情况来看,应用的相对来说,是偏少的。从我的认识,其他人用的偏少,而我们在临床中,该用的时候一定要用。合理的应用,常常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我们学习涌吐剂,同学们都知道涌吐剂针对的病变部位主要有哪几大方面?病变的部位,一个是在咽喉,一个是在胸膈,一个是在胃脘。涌吐剂针对的病邪,主要有几大方面,一个是痰饮,一个是毒物,一个是饮食积滞。涌吐剂在临床中,虽然用的偏少,我们也要引起重视。不过,我们在使用涌吐剂的时候,要考虑到涌吐的药,相对而言,作用是一般,还是比较峻猛呢?比较峻猛呢。所以我们在应用的时候,第一个要辨清病变属性,如果是实证,我们怎样治疗?可以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如果是虚证呢?应该兼顾到用补益的药。再一个方面,我们在用涌吐剂的时候,通常情况下,达到治疗目的,应该停止用药,不要巩固疗效,损伤脾胃之气。当然,这里边还要补充一句话,你们说,在临床实际中,有没有巩固治疗效果。那真有。涌吐的药,它损伤脾胃之气,怎么办?应该把剂量减少,用小量缓缓地巩固治疗效果,不要损伤脾胃之气。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就是急重病病,还是慢性病。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不需要巩固治疗。哪些病需要,哪些病用的量小一些,再一个方面,对于老年人,孕妇都要慎用。我们在应用的时候,既要掌握适应症,又要重视注意事项。




下面我们学习一个方,叫瓜蒂散。瓜蒂散这个方,治疗的病证,那就是什么病证呢?几大方面呢?下面,第一个方面,我们先学习方中的用药。有哪些用药呢?有瓜蒂、赤小豆。这个方,有几味药组成?应该还有一味药。什么药?叫香豉。香豉的另外一个名字叫什么?(淡豆豉。)这个方,方名叫瓜蒂散。你们说这个方是散剂还是水煮汤剂呢?你们说是什么呢?应该是水煮散剂。这个方用的是三味药,瓜蒂、赤小豆、香豉。这个方,可以说,从目前来看,用汤剂没有用散剂效果明显。


这个方的功用,就是涌吐痰食。当然我们还要补充一下,痰湿饮食积滞的食,毒物。瓜蒂散,当今研究它的药物作用,主要具有刺激胃黏膜,兴奋呕吐神经,抗炎等作用。瓜蒂散这个方,治疗中医的证是痰阻胸膈证,也可以说是饮食积滞,毒物引起的病证表现。说到这里,假如说先从第一个方面考虑问题,你说问中毒了,从当今治疗情况来看,人们首先选用的是中药?还是首先选用的西药。首先选用的是西药,或者是西医。中医是涌吐的,那西医首先是什么?洗胃的。中医它没有西医采取的方法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中医,你要开方,还要把它打成粉状,还要再用水煮散,这个过程。说着说着,有没有可能半个小时就过去了。中毒时间观念重要不重要?有没有可能,毒物随时就有可能在体内被吸收呢?从我的认识,如果是治疗中毒,没有必要用我们学习的瓜蒂散。当然,有一个同学他在下边悄悄地说,他说的虽然我没有听到,其他同学也可能没有听到,但是我看到他在说。你们发现了没有?他说的是用手在比划的。怎样比划呢?假如说,你现在发现一个人中毒了,用中药觉得速度慢,用西药觉得也有点慢。有什么最快的方法?同学们就是说,把手放到口腔里边,你说起不起作用?凡是不起作用,那就是手指有点偏短。一刺激那就能吐。这个方法主要是针对两个病证的。一个就是毒物中毒,当然这个中毒是被体内吸收了没有?是刚中毒,还没有被吸收,这样的一种方法,是最快最显著的。当然用手也可以治疗饮食积滞。我们今天学习瓜蒂散,主要针对的就是痰阻胸膈证。痰阻胸膈证,它的其中一个症状表现,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焦虑症,抑郁症,癔症。


举一个例子,今年上半年,遇到。你们说,抑郁症这样的病人相对而言,男同志偏多还是女同志偏多呢?不好说清楚。今年的上半年,有一个男同志,四十岁左右,他说抑郁症,有十年多了。他主要有两个症状,其中一个症状,他自己说他有钻牛角这种现象。我说他钻牛角,同学们能不能理解呢?是什么意思呢?他说呀,他对一个鸡毛蒜皮的事情,考虑得非常仔细,非常认真。他自己在想这个不需要考虑,不需要考虑,就是这样,他还要过后再考虑。第二个,他有一个什么症状呢?他总是觉得胸中有一个气体往上冲,冲到哪里?冲到了咽喉部,出不来。紧接着,他自己觉得,这一口气要把他憋死了。他抬抬胸,仰仰头,甩甩两个手,会好一些。这样的病证,我根据他所说的病证表现。张仲景怎样说呢?他说“气上冲后咽,不得息者”,应该用我们学习的瓜蒂散。遇到这样的病证,可以说,西医怎样治疗呢?抗抑郁的药。有没有治疗效果?病人一吃,是有作用的,但是作用是不明显的。当时,我把瓜蒂散做了一个变化,因为我们的药房没有呢?没有瓜蒂。我怎样给他变化呢,我说你回去你找一个东西。你说这个瓜蒂,是苦瓜的蒂,还是甜瓜的蒂呢?甜瓜蒂。甜瓜有同学吃过没有?甜瓜是甜的,那瓜蒂是苦的。瓜蒂是苦的,那应该是苦瓜的蒂呗?甜瓜蒂是苦的,那苦瓜蒂也是苦的。真说对了。我说,你到甜瓜地找瓜蒂。怎样吃?吃还是有讲究的。看看张仲景在论述瓜蒂的时候,是怎样论述的?他说是熬黄,是这样吧?他这个熬呀,是在哪里熬呢?是在水里边熬的,还是在火里边熬的?他说这个熬黄,不是在水里边熬黄的,而是怎样呢?放在一个东西上把它焙黄的。我怎样说呢?我说,你回去以后,在甜瓜地里找瓜蒂。找到瓜蒂,在哪里焙最好?在农村盖房,上边有瓦,有吧?见过这个瓦没有?这个瓦,下边用火,上边放上一个瓦,瓦的上边把瓜蒂放到上边,火不能太大,把这个瓜蒂焙成黄色。手一捏或者是一敲就成粉状。我跟他怎样说呢?一次吃两个。喝什么水?同学们见过蒸馒头,见过没有?蒸馒头总是有一个东西,舍不得蒸,上一次我就听同学们说过,叫什么头?把这个水,面头或者说是za头,放到水里边,大概放多长时间呢?放到一星期左右,有点酸,吃瓜蒂的时候,用这个水烧开,再放成温的,把瓜蒂吃了。这人到了下一周他没有来,你猜猜他为何没有来?因为这个水还没有加工成呢。过了三周,他来了,他说这个心情好多了。对于好多原来要思考的问题,他说他能控制,不再去思考了。说着说着,大概在两星期之前,这个人他又来找我。他来找我的时候,他怎样说呢?他治疗抑郁症,他基本上现在是没有花钱。他自己觉得,他是好好的,他给我怎样说呢?他说当时家种的地比较多,他现在还吃。他说,他遇到了其他人是抑郁症,他给人家治病。我说你给人家治病效果怎样?他说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有作用,效果还是不错的。那说明啊,抑郁症有百分之七十属于什么?痰阻胸膈。从我们中医来说,是痰迷心窍,痰阻心肾。他来找我的时候,这个人还动脑子呀。不仅仅自己吃,给别人治。他跟我说,能不能把瓜蒂装到胶囊里边。我说你是不是还想加工药呢?他说他想为人民服务。刚才举个例子,涌吐剂,从今天来看,应用得比较少,但是他就能治疗什么呢?一些特殊的病证。治疗精神方面的病证。你比如说,我们治疗抑郁症,尤其是狂躁症。第一步用什么方?第二步用什么方?第三步用什么方?为了巩固疗效,第四步,可以让他长期吃瓜蒂散。当然用量一定要小,那就是用到1克左右就行。那就是一个胶囊里边装多少?装1克左右。长期服用,效果显著。它就起到一个什么作用?说是涌吐痰涎,实际上那就是开窍醒神,调节神经,这样的一个作用。


再举一个例子。在门诊上班,遇到一个病人,他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嗓子哑了,说话声音嘶哑。多长时间?最起码有二十多年。西医在诊断的过程中,说咽喉上有一个小结节,这个结节直接影响他发音。做手术,他还不愿意做,就是说话声音嘶哑。他想吃我们的中药。当时呀,我一看,他的舌苔是什么?是腻的,厚的,一看,他的咽喉的结节颜色是暗着的。我给他开方。也是没有开方,让他吃瓜蒂。喝什么水?就是酸浆水。最后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病人说话的声音,基本上和正常人一样。说了两个例子,病人吐了没有?都没有吐的。涌吐剂应该是涌吐的,量大是会吐的,用量小是不会吐的。


再举一个例子,就是今年的上半年,我们中医学院,有一个女同学,带来一个病人。是什么病?是食道癌。食道癌西医已经确定为是晚期。晚期,她其中一个症状就是呕吐痰涎。吐的痰涎是非常多的,非常粘的。对于这样的病,你说怎样去治疗?你说这个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应该属于有形之痰。前面举的两个例子都是无形之痰。我们给她开方,我让她吃瓜蒂,也没有让她喝酸浆水。她就是一天吃三个瓜蒂,一次吃一个。吃到现在这个人她还在生存,痰少了。本来吃饭是吞咽困难,饮食不下,通过吃我们给她开的瓜蒂,她现在吃饭比原来要好得多呢。当然,有些同学说,说不定瓜蒂还有可能抗肿瘤呢。抗不抗?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们所说的瓜蒂主要有什么作用?它主要就是有涤痰祛痰,痰阻塞清窍。我们学习瓜蒂散这个方治疗的病证是痰阻胸膈证。病证的表现主要在哪?在胸膈,在咽喉。如果是在胃,用瓜蒂这个方效果不够理想。你比如说,中毒了,饮食积滞了,就用一个瓜蒂效果是不够理想的。我们所说的,针对的都是一些怪病。




瓜蒂散,方的组成,药与病证之间的关系。瓜蒂起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什么?瓜蒂涌吐痰湿、积食、毒物。这一味药,作用是比较峻猛的。不过,我们要认识到,在用的时候,与用量直接相关的。用量小,涌吐的作用是比较小的。


 你们说张仲景他说的瓜蒂散,主张人吐还是不吐?他是不主张人吐的,他是主张驱除病邪的。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张仲景他说是一分赤小豆,赤小豆一分。张仲景他在认识两分的时候,是怎样兑换的?这一点,用量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我是这样认为呀,张仲景的一两是多少克?3克。张仲景的一两是几分?是四分。现在看一看,张仲景说是多少?说是一分。那一分有没有1克呢?连1克都没有。就是0.7多,0.8都不到。他说的量是非常小的。我在临床中,应用的时候,结合治病的体会,把它用到了3克。这3克是一次的量,还是一天的量呢?我好像跟同学们说过,一次要吃多少?巩固疗效一次吃多少?1克就行。不要把用的量太大,如果大,病人一吃会出现涌吐。尤其是治疗抑郁症,你说这个痰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它是无形之痰。


在门诊上班的时候,其中还有一个病人,他就是发音发不出来。我一看他舌质舌苔厚腻,我让他吃一个,你们猜猜他吃几个?他吃了一个觉得行,吃了两个他觉得不行,吃了三个他觉得不行,他一下子吃了五个瓜蒂。我叫他喝酸浆水,那就是面头泡的水,我让他喝上半碗,他一下子喝了一碗。一喝,他出现一个什么哩?他一下子觉得有一股气憋到他咽喉部,他说要把他憋死了。这就是我们教材上290页介绍的这个病。他就觉得要把他憋死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跑到院子里边,他往天上看着,张开口。在这个过程中,他不知不觉喊了一声,会说话了。      这说明我们学习瓜蒂散这个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那赤小豆它是一个涌吐药,还是一个降泻药呢?那我们学习赤小豆的时候,它是一个什么药?赤小豆是向上呀还是向下呢?它是祛湿除满而降泻。张仲景在设方的时候,他既用瓜蒂向上,又用赤小豆下行。你们说,瓜蒂作用峻猛,还是赤小豆作用一般呢?相对而言,谁的作用会显著一些?应该是瓜蒂吧?为什么要用一点赤小豆?赤小豆它在方中的作用,主要是制约瓜蒂涌吐而不太过,涌吐的是无形之痰。千万不能把它理解为涌吐的是有形之痰,涌吐的是无形之痰,涌吐不能伤人的正气,应该适当的降泻一下。用量是相等的,在某种程度上,赤小豆会不会影响瓜蒂的作用呢?它也可能有一个药,叫香豉。香豉有个什么主要作用?你说香豉作用偏于向上,还是偏于向下?它应该是偏于向上的。向上它有利于协助瓜蒂驱除邪气,有利于邪气从上而散。这是我们学习香豉,另外一个名字叫淡豆豉,它可以轻清宣泄,畅达胸膈,胃脘之痰,之毒物,之饮食积滞。


这个方,在临床中,虽然用的不多,但是我们要会用,知道它能治疗一些怪病,主要就是西医所说的某些病,到目前不容易搞清楚,病变的部位在咽喉,在胸膈。方中用的药,特点就是涌吐药,与通利药相用,达到的目的是涌吐之中有降泻,涌吐而不太过。


 辩证要点有三大方面,从今天来看,我们主要应用的是哪一个方面?是中毒吧?饮食积滞?痰饮阻截咽喉或胸膈。重点是哪一个?重点治疗的是痰饮。我们今天对于咽喉的怪证,胸膈的怪证,抑郁症,都有一定的疗效。这是我们学习瓜蒂散要达到的目的所在。


声明:本文选自《王付方剂学讲稿》,仅供参考学习,切勿随意模仿,如有需要,请咨询中医师。本文版权归王付老师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凡轉載本網站文章,請註明本網站網址 http://www.liangzhenjiu.com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道家四秘

 上清四秘是道家上清派推崇的四种养生食物,道人内流通,常人难以知晓。 它们分别是:萝卜,白菜,豆腐,生姜! 这大白菜如果是卷心的白菜,其气有向内收的趋势,散白菜将气往外发散。当代人思虑过多,上热下寒, 大白菜可以将相火从食道往下降,将气往下收敛,又可通肠道。白萝卜可以降气化痰消食。 所以大白菜加萝卜,就相当于黄芩加半夏。 “要想不死,肠中无滓。”这是道家修行的一句话。现在大多数人肠中有许多污滓。而 白菜可刮肠,萝卜可顺气,常吃萝卜白菜,便可以清肠通浊气。 道家常说的辟谷,若没有掌握法门,不可轻易尝试。 生姜 可通神明,孔圣人便有不撤姜食之说。 可解鱼蟹毒,又可温脾阳止呕逆。男子主阳,不可百日无姜。 况且现代人喜欢饮食冰冻饮料瓜果,其恶习是当时快意,却严重伤害脾阳,于养生有大害。故平日每餐少食姜可拨乱反正。 最后一味豆腐呢?是佛家道家恩物,也是我们健康的宝物。《论语》讲“七十可以衣帛食肉。”说明古人饮食谱中蛋白质摄取以豆制品为主,肉食不多。当代农牧业发达,人们食肉过多,造成身体严重偏酸化,还容易臃滞气机,阻碍中焦,许多人脾虚得只能运化粥米之类,却要再填塞肉,满足口腹之欲,却不管肠胃负担。未来十年将是癌症高发期,许多饮食无度的人都是结肠癌肝癌高危人群。万物平等且有灵,我们口中食,是以它物生命以换来。我们吃得是肉,其实是动物的尸体。动物临死前的恐惧悲鸣诸多怨气必然留藏在尸体中,我们咽下口中美食,亦是咽下死亡的怨气,无异于砒霜鸩酒。 自古道家着重性命双修,身体为灵魂的载体,自是要好生爱护。所以 豆腐这清嫩白净之物可满足人们多种蛋白质需要,又可素心安神。 这普通白菜萝卜豆腐生姜被道家称为“上清四秘”且不轻易外传,必有其珍贵意义。食素食,亦是养素心,养素心,即是安神灵,心神得安,即是长生久视之道。 希望有所见闻者,能生善念,发善心,身病心来养,心病身可调,最终得到健康长寿大道~!

《彭祖经》原文及译文

彭祖介绍: 彭祖, 姓篯名铿。生活于上古三代,是位大名鼎鼎,誉满华夏的圣贤人物。称之为"上古大贤,道家先师,中华寿神,气功开源"。彭祖是圣人眼中的圣人。从彭祖到孔子两千多年,从孔子至今又有两千多年。孔子之名,家喻户晓,孔子之言,到处流传,孔子的形象,何其伟大!孔子视彭祖,犹如今人视孔子,可见,在两千多年前彭祖的地位就非常显赫了。在哲人看来彭祖为得道之人,为集上古养生术大成之人。诸子百家尽管学术思想不尽相同,但多引彭祖为据,以增强其立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足见彭祖惶惶于哲人心中,长留于哲人哲言。 彭祖之道和养生术影响很大,长期流传。历代道家或医学著作中零零散散保存着彭祖的养生学内容。彭祖的养生之道是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医疗保健实践记载。其大致内容可分为彭祖摄养术、彭祖导引术、彭祖服气术、彭祖房中术等和彭祖烹调术几个方面。尤其是彭祖作为烹调的创始人,受到历代厨师们的尊重,代代有传人。彭祖所首创的名肴做法,虽多数失传,但也有流传下来的。 《彭祖经》原文: 彭祖者,姓篯讳铿,帝颛顼之玄孙也。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 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王闻之,以为大夫。常称疾闲居,不与政事。善于补导之术,服水桂云母粉麋角散,常有少容。然性沉重,终不自言有道,亦不作诡惑变化鬼怪之事。窈然无为,少周游,时还独行,人莫知其所诣,伺候竟不见也。有车马而常不乘,或数百日,或数十日,不持资粮,还家则衣食与人无异。常闭气内息,从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其体中或瘦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心存其体,面(明抄本面上有头字)九窍,五脏四肢,至于毛发,皆令具至。觉其气云行体中,故于鼻口中达十指末,寻即体和。王自往问讯,不告。致遗珍玩,前后数万金,而皆受之,以恤贫贱,无所留。又采女者,亦少得道,知养性之方,年二百七十岁,视之如五六十岁。奉事之于掖庭,为立华屋紫阁,饰以金玉。乃令采女乘辎軿,往问道于彭祖。既至再拜,请问延年益寿之法,彭祖曰:“欲举形登天,上补仙官,当用金丹,此九召(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六,采女条“九召”作“元君”。是。)太一,所以白日升天也。此道至大,非君王之所能为。其次当爱养精神,服药草,可以长生。但不能役使鬼神,乘虚飞行。身不知交接之道,纵服药无益也。能养阴阳之意,可推之而得,但...

《黄帝内经》关于疣的描写

注:【】内为注释。 1,《灵枢 - 经脉》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肬【肬,通疣】,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倪海厦:女人的月經就是奶水

梁冬:好,那我们今天进入这个正题,因为上一周呢,我们讲了糖尿病和这个心脏病,今天我特别想跟您聊一个问题。就是我发现呢,以前我有跟一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人聊过,那人力资源部的人跟我说:现在这个女员工里面啊,这个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好像很多。而且现在那个量其实完全不是以前那个,以前那个女子还束胸,都没有那么严重。     倪海厦:对。     梁冬:那个时候拿个布缠着,是吧,为了不要显得那么性感。而现在呢,这么方便,呃,这么这个放……不要方便嘛,就是那么放松的状况之下,还有那么多这样那样的按摩机,还有这样那样的知识,然后大家都比以前更加关注这个问题了,那为什么就越来越多咧?那它的机理是什么咧?     倪海厦:好,这个问题非常好哈!这是一直在西医学界或是中医学界是一个迷,西医呢只知道得到乳癌,那查到乳癌,最后为什么得到乳癌不是很清楚。哦,然后又说:诶,女性荷尔蒙不能多吃、随便乱吃,吃太多会得到乳癌。也就是说,西医自己知道,他告诉你女性荷尔蒙会产生乳癌,你吃了人工的女性荷尔蒙会造成乳癌。那实际上中医呢,很多中医界……他们并不了解,并没有真正去研读到《黄帝内经》,你真正把《黄帝内经》读完你会发现到,中医认为:奶水,女人的奶水就是月经。     梁冬:这有出处么?     倪海厦:有,就出在《黄帝内经》里面。     梁冬:它怎么说的?《黄帝内经》怎么说?     倪海厦:在《黄帝内经》里面就直接讲,月经就月事么,好,月事以时下,好。那……     梁冬:那这个东西跟奶水有什么关系咧?     倪海厦:在奶水……每个月月经来之前,女人胸部会涨,那涨到一定的程度,比如前一个礼拜开始慢慢涨起来,到了月经一开始来了以后,胸部的压力就会减轻,减轻以后慢慢、慢慢呢就奶水往下走,走到子宫里面去,然后……那当月经比如来了三天,有的来五天,来完了以后,那个奶……胸部的压力就没有了,噢,那……     梁冬:那为什么这样不是因为胸部的压力,就是说,那这里面并不能说明那就是奶水变的呀?     倪海厦:对,很好,我们有两个地方可以证明。第一个,这个诸位问一...

《内经图》1詳解

中国医史博物馆编撰的《文物选粹》一书,收有一幅彩绘《内经图》,系清宫如意馆藏品;这幅图画出自何人何时,未加注明。做为道教教理的图说形式,北京白云观也有同样一幅,是木刻板,黑白图。道教中称它"绘法工细,筋节脉络注解分明,一一悉藏窍要"(语见白云观藏图)。把图像、诗歌、隐语集于一纸,是明清之际养生类书的典型风格,像高濂的《遵生八笺》、周履清的《赤凤髓》、龚居中的《万寿丹书》及清代医学家曹无极的《万寿仙书·诸仙导引图》等,都附有图示,但以上插图在于以神仙名誉规定导引动作,《内经图》则重在描画人之身内,与嘉靖、万历年间的《性命圭旨》的插图,又属一类风格,故又称《内景图》。关于它的创制时间,我们可以综合落款、题诗、画风三个方面,寻其答案。 就落款而言,白云观藏图下留有收藏者素云道人的"会心"文字,全文是: 此图向无传本,缘丹道广大精微,钝根人无从领取,是以罕传世。予偶于高松山斋中检观书画,此图适悬壁上,绘法工细,筋节脉络注解分明,一一悉藏窍要。展玩良久,觉有会心,始悟一身呼吸吐纳即天地盈虚消息,苟能神而明之,金丹大道思过半矣。诚不敢私为独得,爰急付梓,以广流传。素云道人刘诚印敬刻并识。板存京都白云观。 时间是"光绪丙戌年荷月上浣"--光绪十二年阴历六月上旬。 从以上文字中,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其一,道教中将《内经图》视为内丹作品。 其二,白云观版是临摹而来,并非首创。 其三,它的创制时间的下限当在"光绪丙戌年"之前。 再看《内经图》的题诗,虽然传世版本各异,却都题有一首七律: 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儿童把贯穿。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 若问此玄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 这首诗出自《吕祖全书》,是清初顺治年间道教信士刘体恕等扶乩托名之作,上图时略有字词的改动或是误抄,这里不再细说。再看清初的道教,龙门第七代律师王常月,从隐居的嵩山北上京师,"奉旨主讲白云观,赐紫衣凡三次,登坛说戒,度弟子千余人"(清完颜崇实《昆阳王真人道行碑》)。一时间一度出现了道教史上的龙门中兴之势,即顺乎时局的需要,赢得了统治者的礼遇,所以一贯尊崇喇嘛教的清庭收有推崇吕洞滨的道教龙门内丹学派的《内经图...

《黄帝内经》論艾灸

《黃帝內經》有20幾篇文章,共79處描寫艾灸。 現按照分類敘述如下: 1,出處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 【意譯】: 北方之地,天寒地凍風寒,當地居民喜好野外居住,以乳為食,因此臟腑寒冷,易生脹滿的病症,治療方法應該以艾灸為宜。因此,艾灸,是從北方傳播過來的。 2,功能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黃帝內經•靈樞•官能》 【意譯】: 針刺的作用不能達到病灶位置,以致無法根治疾病的時候,最適合用艾灸的方法。 3,治法 即艾灸的治病方法,因為數量太多,不一一列舉。 (梁針灸寫於2018年1月)

各种糖类的吸收速度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 单糖比双糖(二糖)吸收快,且葡萄糖是体内可直接分解利用的,因此吸收比较快。蔗糖水解后是一葡萄糖一果糖。而麦芽糖是二葡萄糖~ 只有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多糖被水解为单糖才能吸收。 单糖:葡萄糖 果糖 二糖:麦芽糖蔗糖 单糖吸收速度快.所以果糖吸收快 但是,升糖指数跟吸收速度不是正相关。依然是蔗糖升糖指数高。记得果糖是23。蔗糖肯定超过80,具体参考杨月欣主编《食物升糖指数》

孙思邈的气功(5)老子按摩法

老子按摩法 原文: 《千金要方•卷八十二•养性•按摩法第四》: 老子按摩法,两手捺䏶,左右捩身二七遍,两手捻䏶,左右纽肩二七遍,两手抱头,左右纽腰二七遍,左右挑头二七遍,两手托头三举之,一手抱头,一手托膝三折,左右同。一手托头,一手托膝,从下向上三遍,左右同,两手攀头下向三顿足,两手相捉头上过,左右三遍,两手相义,托心前推,却挽三遍,两手相义,著心三遍,曲腕筑肋挽肘,左右亦三遍,左右挽前后㧞各三遍,舒手挽项,左右三遍,反手著膝,手挽肘覆,手著膝上,左右亦三遍,手摸肩,从上至下使遍,左右同,两手空拳,筑三遍,两手相义,反覆搅各七遍,外振手三遍,内振三遍,覆手振亦三遍,摩纽指三遍,两手反摇三遍,两手反义,上下纽肘无数单,用十呼两手,上耸三遍,两手下顿三遍,两手相义,头上过左右,申肋十遍,两手拳反背上,掘脊上下亦三遍,掘揩之也,两手反捉,上下直脊三遍,覆掌搦腕,内外振三遍,覆掌前耸三遍,覆掌两手相义,交横三遍,覆掌横直,即耸三遍,若有手患冷,从上打至下,得热便休,舒左脚,右手承之,左手捺脚,耸上至下,直脚三遍,右手捺脚亦尔,前后捩足三遍,左捩足右捩足,各三遍,前后却捩足三遍,直脚三遍,纽䏶三遍,内外振脚三遍,若有脚患冷者,打热便休,纽䏶以意多少顿脚,三遍,却直脚三遍,虎据左右,纽肩三遍,推天托地,左右三遍左右排,山负山㧞木各三遍。舒手直前顿申手三遍,舒两手两膝,亦各三遍,舒脚直反顿申手,三遍,捩内脊外脊各三遍。 【转载】 图6.1 两手按住大腿,上体向左右扭动二十一遍。(原文为两手捺髀左右捩身三七遍)。 图6.2 两手按住大腿,向左右扭肩十四次。 图6.3 两手抱住头项,向左右扭腰十四次。 图6.4 向左右摇头十四次。 ------------------------------------------------------------ 图6.5 一手抱头,一手托膝弯成三折状,左右相同。 ------------------------------------------------------------ 图6.6 两手托头向上三次。 ------------------------------------------------------------ 图6.7 一手托住头项,一手托住...

各種食用油凝固點及牛油知识

 各種食用油凝固點        40℃-46℃ 牛油(因其熔点高于体温,不易被消化。虽然不宜直接食用,但它能使糕点起酥,故在制作西式糕点时,在欧洲国家中,常用作起酥剂。)     38~41 瑪琪琳 43~44 起酥油 38~39 酥油 39~40 白油 37.0豬油 36  黄油 25℃以上 棕櫚油和椰子油 10-15℃ 花生油 5℃ 橄欖油 0℃ 棉籽油 -10℃ 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 -10℃以下 玉米油 【提醒】、 1:一般說來,植物油以不飽和脂肪為主,凝固點較低,但飽和脂肪酸含量越高的食用油,就越容易凝固。 2:棕櫚油、椰子油是凝固點很高的油,其凝固點達到24℃。 ---------------------------------- Butter黄油小知识 黄油Butter,又称牛油、白脱、奶油,是由稀奶油加工来的,黄油约含脂肪(80%~82%)、水分(15.6%~17.6%)。而稀奶油含有大约40%的脂肪和大约60%的水分,这些脂肪也是以脂肪球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脂肪球被外表面的膜分隔着,因而彼此不能聚合。而脂肪球周围则被连续的水包围。于是我们说这是水包油。这时候,如果我们对稀奶油施加一个机械外力,破坏掉包围着脂肪球的膜,则可以让本来彼此孤立的脂肪球团结在一起。如果我们同时再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让脂肪凝固(牛乳脂的凝固点在30摄氏度左右),则多余的水分就会与脂肪分离。慢慢地,凝固的脂肪小颗粒则互相粘在一起,形成一大坨。这时候,剩下的少量的水分则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了脂肪中,水包油的局面逆转成了油包水,稀奶油就变成黄油了。 性价比很高的黄油哦~ 某宝一下你就知道! 性价比很高的黄油哦~ 某宝一下你就知道! 黄油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种类,黄油可分为“无水黄油”、“酸性黄油”。 Clarified Butter 无水黄油 乳脂含量约 99.9%,又称AMF、无水奶油、纯净黄油等。是由奶油制成,通过多次将奶油分离,直到剩下乳脂肪为止。 除加热外,接近无水状态的无水黄油不容易融化,在制作烘焙产品时容易处理,从而节省成本。 Cultured Butter酸...

佛家三脉七轮与道家经络穴位对照图

“七轮”之说源于印度瑜伽知识,是指人体经脉系统中七个主要的能量汇集点。相当于中医经络学的穴位。“七轮”的知识后流传至西藏被当地密教及藏传佛教所吸收。当代,“三脉七轮”的知识亦随运动瑜伽和藏传佛教而流传至西方国家,并广泛应用于各类身心灵的理论之中。 我们身体能量系统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七个轮穴。这些轮穴是身体上能量的进出口,这些进出口在身体上主要有七个,因此一般说有七个轮穴。但其实除了这七个大的外,还有许多小的,分布全身。经脉也是一样,除了三条主要的外,还有许多小的。人的身体远比今天医学所了解的复杂。 以下是佛家三脉七轮与道家经络穴位对照: 由下而上,它们分别是: 1 根轮 (纯真轮、海底轮、纯真轮、密轮),暗红色,形状像四个花瓣-----------(会阴穴) 2 腹轮 (真知轮、水轮),橘色,形状莲花十瓣-------------下丹田,气海穴(脐下1.5寸),关元穴(脐下3寸) 3 脐轮 (正道轮),黄色的,形状是十二块花瓣-----(神阙穴),即肚脐 4 心轮 (仁爱轮),绿色的,形状是八个花瓣-------(膻中穴) 5 喉轮 (大同轮),蓝色的,形状是十六个花瓣---------------无 6 额轮 (宽恕轮、眉心轮、月轮、第三只眼、宽恕轮),紫色,---------(印堂穴),天目,眉间 7 顶轮 (梵天轮、自觉轮)---------------(百会穴) 3脉 中脉,在脊椎中央--------道家没有对应的经络,但是脊椎前有任脉,脊椎后又督脉 左脉-------- 右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