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人体各种营养大小及要点

单位:

微米(Micrometer、㎛)是长度单位,符号µm。经常写为:Micron

换算关系

1 000 000 皮米(pm)= 1微米

1 000 纳米(nm)= 1微米

0.001 毫米(mm)= 1微米

0.000 1 厘米(cm)= 1微米

0.000 01 分米(dm)= 1微米

0.000 001 米(m)= 1微米

0.000 000 001 千米(Km)= 1微米

0.000 001微米 = 1 皮米(pm)

0.001微米 = 1 纳米(nm)


1,毛细血管过滤直径:4nm

根据各种测定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实验来估计,粘合质中有直径为 4nm左右的小孔,除了蛋白质基本上不能通过外,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和各种晶体物质分子皆可很容易地通过粘合质而互相交换。


2,水分子的直径:0.4nm。


3,食盐:是由离子组成的,不是分子!


4,糖

糖是生命和各种运动过程的重要能源。依水解状况,可将糖分为3类:

(1)凡不能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为单糖;

(2)凡仅能水解成少数(2~10个)单糖分子的糖为寡糖;

(3)可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为多糖。


葡萄糖:0.7nm

葡萄糖很容易吸收进入血液。

动物细胞会将葡萄糖以肝糖的形式储存于平滑内质网中[5],过多的血液葡萄糖会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转换成脂肪酸和甘油三酸脂。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过多,会促进胰脏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再活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将乙酰辅酶A催化成丙二酰辅酶A。丙二酰辅酶A是脂肪酸的前驱物,此物质一方面会转化成脂肪酸,另一方面会抑制线粒体外膜上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的活性。当肉碱棕榈酰转移酶被丙二酰辅酶A抑制后,细胞质的脂肪酸无法进入线粒体,造成脂肪酸无法分解而累积,使人肥胖。


葡萄糖(Glucose)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或颗粒性粉末;无臭,味甜,有吸湿性,易溶于水。

葡萄糖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制备方法编辑

1.由食用玉米淀粉用食品级酸和/或酶部分水解后所得的糖类水溶液,经净化、浓缩而成。由于水解程度的不同,所含D-葡萄糖的量,可相差很大。由玉米淀粉制得者,示称“玉米糖浆”。

2.葡萄糖可以淀粉为原料,经盐酸或稀硫酸水解制得。也可以淀粉为原料在淀粉糖化酶的作用下而制得。


蔗糖:<1nm

蔗糖极易溶于水,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于水后不导电。【导致人体经络敏感度低,长期以往,人体容易得病。】


麦芽糖:

麦芽糖属双糖,白色针状统晶,易溶于水

麦芽糖可由饭中的淀粉加上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得到。

麦芽糖的吸湿性低,当麦芽糖吸收 6%-12% 水分后,就不再吸水也不释放水分 [1]  。

传统的麦芽糖由小麦和糯米制成,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排毒养颜、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2]  。

1.排毒养颜:麦芽糖能排毒养颜,促进钙镁锌等矿物质吸收的特性 [3]  。

2.润肺去燥:可用于治疗气虚倦怠、虚寒腹痛、肺虚、久咳久喘等症 [2]  。

3.补脾柔肝:麦芽糖能补脾柔肝,但要注意的是,儿童脏腑充而不盛,还没有发育完全,又因“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所以他们常常因肝脾不和而生病,麦芽糖本身含较多糖分,儿童消化能力差,因此不建议过多食用。另外,儿童食用后一定要记得刷牙 [4]  。

3.补脾益气:麦芽糖主治脾胃虚弱、气短乏力。但中气弱、消化力不足、体内有湿热、体胖多病则要慎用,因麦芽糖会助湿生热、令人易于腹胀 [4]  。


果糖:

存在于蜂蜜、水果中,和葡萄糖结合构成日常食用的蔗糖。

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熔点为103~105℃。

它不易结晶,通常为黏稠性液体【积累成湿气】,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果糖的最主要代谢是在肝脏有肝病者不宜吃水果】

实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如果将食用葡萄糖后所产生的血糖升高指数当作100的话,那么食用果糖后,人体的血糖升高指数仅为23,甚至有的能低至19,而蔗糖则高达65。

大量食用果糖会导致体重增加 。

大量摄入果糖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

在糖类中,果糖的吸湿性最强,很容易吸收水分。【在肠道中造成人体脱水。因为水果渣。】果糖良好的吸湿性使它可用于需要保湿的食:如面包,糕点,糖果的加工。

果糖是单糖,分子较蔗糖小,渗透压比蔗糖高出一倍,【水果渣易造成脱水】能较快地穿透细胞组织。

果糖的溶解度高,在水中扩散速度快,难结晶,在20 ℃时,溶解度为蔗糖的1. 9 倍,葡萄糖的3.7倍。


乳糖

天然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的一种双糖。由哺乳动物的乳腺分泌,仅存在于动物界。吸湿性较低。


5,可可碱

用途:可作为苦味剂,用于饮料或作为食品添加剂。

毒理研究

(1)遗传毒性:小鼠体内微核试验、多种沙门氏菌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体外培养哺乳细胞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2)生殖毒性:大鼠和家兔分别经口给予576和264mg/kg(以体重计,分别为人每日最大推荐剂量的24倍和11倍,以体表面积计,分别为人每日最大推荐剂量的4.2倍和3.5倍),未发现胎儿畸形。大鼠576mg/kg组,发现再吸收的增加。在怀孕妇女身上尚无充分的和严格对照的研究。怀孕期间,己酮可可碱只有对胎儿利大于弊时才可使用。己酮可可碱及其代谢物可以分泌至乳汁。由于本品可致大鼠肿瘤发生,在考虑对哺乳期妇女的重要性后,确定停止哺乳或停止用药。

(3)致癌性:大鼠连续18个月给予本品,剂量为450mg/kg(以体重计,约为人每日最大推荐剂量的19倍,以体表面积计,约为人每日最大推荐剂量的3.3倍),然后再以非暴露剂量给药6个月,己酮可可碱可明显增加雌性鼠的良性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此发现与人使用的相关性尚不明确。在同等剂量下的小鼠长期致癌试验中未见异常。 


药代动力学:

本品口服后广泛吸收分布,单次口服0.4g,血浆峰浓度为158.65±58.58ng/ml,达峰时间为2.22±0.88h,药时曲线下面积为1416.80±585.49ng h/ml,主要由肾脏消除,随尿排泄。


注意事项:

低血压、血压不稳或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驾驶车及机器操作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禁用;本品可通过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不推荐使用。 [3] 

儿童用药:

儿童不推荐使用。

老年用药:

老年患者在肝脏代谢减慢,通过肾脏、粪便排泄速率减慢,应酌情减量。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AF%E5%8F%AF%E7%A2%B1

可可碱对动物的神经系统可能有不良影响,例如对猫狗来说可可碱(巧克力)、茶碱(茶饮、茶料理)与咖啡因(咖啡)都具强烈毒性。


6,元明粉

200-1000nm 


7,植物油

8,猪油

主要成分:三甘油脂肪酸酯

9,油


凡轉載本網站文章,請註明本網站網址 http://www.liangzhenjiu.com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道家四秘

 上清四秘是道家上清派推崇的四种养生食物,道人内流通,常人难以知晓。 它们分别是:萝卜,白菜,豆腐,生姜! 这大白菜如果是卷心的白菜,其气有向内收的趋势,散白菜将气往外发散。当代人思虑过多,上热下寒, 大白菜可以将相火从食道往下降,将气往下收敛,又可通肠道。白萝卜可以降气化痰消食。 所以大白菜加萝卜,就相当于黄芩加半夏。 “要想不死,肠中无滓。”这是道家修行的一句话。现在大多数人肠中有许多污滓。而 白菜可刮肠,萝卜可顺气,常吃萝卜白菜,便可以清肠通浊气。 道家常说的辟谷,若没有掌握法门,不可轻易尝试。 生姜 可通神明,孔圣人便有不撤姜食之说。 可解鱼蟹毒,又可温脾阳止呕逆。男子主阳,不可百日无姜。 况且现代人喜欢饮食冰冻饮料瓜果,其恶习是当时快意,却严重伤害脾阳,于养生有大害。故平日每餐少食姜可拨乱反正。 最后一味豆腐呢?是佛家道家恩物,也是我们健康的宝物。《论语》讲“七十可以衣帛食肉。”说明古人饮食谱中蛋白质摄取以豆制品为主,肉食不多。当代农牧业发达,人们食肉过多,造成身体严重偏酸化,还容易臃滞气机,阻碍中焦,许多人脾虚得只能运化粥米之类,却要再填塞肉,满足口腹之欲,却不管肠胃负担。未来十年将是癌症高发期,许多饮食无度的人都是结肠癌肝癌高危人群。万物平等且有灵,我们口中食,是以它物生命以换来。我们吃得是肉,其实是动物的尸体。动物临死前的恐惧悲鸣诸多怨气必然留藏在尸体中,我们咽下口中美食,亦是咽下死亡的怨气,无异于砒霜鸩酒。 自古道家着重性命双修,身体为灵魂的载体,自是要好生爱护。所以 豆腐这清嫩白净之物可满足人们多种蛋白质需要,又可素心安神。 这普通白菜萝卜豆腐生姜被道家称为“上清四秘”且不轻易外传,必有其珍贵意义。食素食,亦是养素心,养素心,即是安神灵,心神得安,即是长生久视之道。 希望有所见闻者,能生善念,发善心,身病心来养,心病身可调,最终得到健康长寿大道~!

《彭祖经》原文及译文

彭祖介绍: 彭祖, 姓篯名铿。生活于上古三代,是位大名鼎鼎,誉满华夏的圣贤人物。称之为"上古大贤,道家先师,中华寿神,气功开源"。彭祖是圣人眼中的圣人。从彭祖到孔子两千多年,从孔子至今又有两千多年。孔子之名,家喻户晓,孔子之言,到处流传,孔子的形象,何其伟大!孔子视彭祖,犹如今人视孔子,可见,在两千多年前彭祖的地位就非常显赫了。在哲人看来彭祖为得道之人,为集上古养生术大成之人。诸子百家尽管学术思想不尽相同,但多引彭祖为据,以增强其立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足见彭祖惶惶于哲人心中,长留于哲人哲言。 彭祖之道和养生术影响很大,长期流传。历代道家或医学著作中零零散散保存着彭祖的养生学内容。彭祖的养生之道是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医疗保健实践记载。其大致内容可分为彭祖摄养术、彭祖导引术、彭祖服气术、彭祖房中术等和彭祖烹调术几个方面。尤其是彭祖作为烹调的创始人,受到历代厨师们的尊重,代代有传人。彭祖所首创的名肴做法,虽多数失传,但也有流传下来的。 《彭祖经》原文: 彭祖者,姓篯讳铿,帝颛顼之玄孙也。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 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王闻之,以为大夫。常称疾闲居,不与政事。善于补导之术,服水桂云母粉麋角散,常有少容。然性沉重,终不自言有道,亦不作诡惑变化鬼怪之事。窈然无为,少周游,时还独行,人莫知其所诣,伺候竟不见也。有车马而常不乘,或数百日,或数十日,不持资粮,还家则衣食与人无异。常闭气内息,从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其体中或瘦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心存其体,面(明抄本面上有头字)九窍,五脏四肢,至于毛发,皆令具至。觉其气云行体中,故于鼻口中达十指末,寻即体和。王自往问讯,不告。致遗珍玩,前后数万金,而皆受之,以恤贫贱,无所留。又采女者,亦少得道,知养性之方,年二百七十岁,视之如五六十岁。奉事之于掖庭,为立华屋紫阁,饰以金玉。乃令采女乘辎軿,往问道于彭祖。既至再拜,请问延年益寿之法,彭祖曰:“欲举形登天,上补仙官,当用金丹,此九召(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六,采女条“九召”作“元君”。是。)太一,所以白日升天也。此道至大,非君王之所能为。其次当爱养精神,服药草,可以长生。但不能役使鬼神,乘虚飞行。身不知交接之道,纵服药无益也。能养阴阳之意,可推之而得,但...

《黄帝内经》关于疣的描写

注:【】内为注释。 1,《灵枢 - 经脉》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肬【肬,通疣】,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倪海厦:女人的月經就是奶水

梁冬:好,那我们今天进入这个正题,因为上一周呢,我们讲了糖尿病和这个心脏病,今天我特别想跟您聊一个问题。就是我发现呢,以前我有跟一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人聊过,那人力资源部的人跟我说:现在这个女员工里面啊,这个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好像很多。而且现在那个量其实完全不是以前那个,以前那个女子还束胸,都没有那么严重。     倪海厦:对。     梁冬:那个时候拿个布缠着,是吧,为了不要显得那么性感。而现在呢,这么方便,呃,这么这个放……不要方便嘛,就是那么放松的状况之下,还有那么多这样那样的按摩机,还有这样那样的知识,然后大家都比以前更加关注这个问题了,那为什么就越来越多咧?那它的机理是什么咧?     倪海厦:好,这个问题非常好哈!这是一直在西医学界或是中医学界是一个迷,西医呢只知道得到乳癌,那查到乳癌,最后为什么得到乳癌不是很清楚。哦,然后又说:诶,女性荷尔蒙不能多吃、随便乱吃,吃太多会得到乳癌。也就是说,西医自己知道,他告诉你女性荷尔蒙会产生乳癌,你吃了人工的女性荷尔蒙会造成乳癌。那实际上中医呢,很多中医界……他们并不了解,并没有真正去研读到《黄帝内经》,你真正把《黄帝内经》读完你会发现到,中医认为:奶水,女人的奶水就是月经。     梁冬:这有出处么?     倪海厦:有,就出在《黄帝内经》里面。     梁冬:它怎么说的?《黄帝内经》怎么说?     倪海厦:在《黄帝内经》里面就直接讲,月经就月事么,好,月事以时下,好。那……     梁冬:那这个东西跟奶水有什么关系咧?     倪海厦:在奶水……每个月月经来之前,女人胸部会涨,那涨到一定的程度,比如前一个礼拜开始慢慢涨起来,到了月经一开始来了以后,胸部的压力就会减轻,减轻以后慢慢、慢慢呢就奶水往下走,走到子宫里面去,然后……那当月经比如来了三天,有的来五天,来完了以后,那个奶……胸部的压力就没有了,噢,那……     梁冬:那为什么这样不是因为胸部的压力,就是说,那这里面并不能说明那就是奶水变的呀?     倪海厦:对,很好,我们有两个地方可以证明。第一个,这个诸位问一...

《内经图》1詳解

中国医史博物馆编撰的《文物选粹》一书,收有一幅彩绘《内经图》,系清宫如意馆藏品;这幅图画出自何人何时,未加注明。做为道教教理的图说形式,北京白云观也有同样一幅,是木刻板,黑白图。道教中称它"绘法工细,筋节脉络注解分明,一一悉藏窍要"(语见白云观藏图)。把图像、诗歌、隐语集于一纸,是明清之际养生类书的典型风格,像高濂的《遵生八笺》、周履清的《赤凤髓》、龚居中的《万寿丹书》及清代医学家曹无极的《万寿仙书·诸仙导引图》等,都附有图示,但以上插图在于以神仙名誉规定导引动作,《内经图》则重在描画人之身内,与嘉靖、万历年间的《性命圭旨》的插图,又属一类风格,故又称《内景图》。关于它的创制时间,我们可以综合落款、题诗、画风三个方面,寻其答案。 就落款而言,白云观藏图下留有收藏者素云道人的"会心"文字,全文是: 此图向无传本,缘丹道广大精微,钝根人无从领取,是以罕传世。予偶于高松山斋中检观书画,此图适悬壁上,绘法工细,筋节脉络注解分明,一一悉藏窍要。展玩良久,觉有会心,始悟一身呼吸吐纳即天地盈虚消息,苟能神而明之,金丹大道思过半矣。诚不敢私为独得,爰急付梓,以广流传。素云道人刘诚印敬刻并识。板存京都白云观。 时间是"光绪丙戌年荷月上浣"--光绪十二年阴历六月上旬。 从以上文字中,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其一,道教中将《内经图》视为内丹作品。 其二,白云观版是临摹而来,并非首创。 其三,它的创制时间的下限当在"光绪丙戌年"之前。 再看《内经图》的题诗,虽然传世版本各异,却都题有一首七律: 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儿童把贯穿。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 若问此玄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 这首诗出自《吕祖全书》,是清初顺治年间道教信士刘体恕等扶乩托名之作,上图时略有字词的改动或是误抄,这里不再细说。再看清初的道教,龙门第七代律师王常月,从隐居的嵩山北上京师,"奉旨主讲白云观,赐紫衣凡三次,登坛说戒,度弟子千余人"(清完颜崇实《昆阳王真人道行碑》)。一时间一度出现了道教史上的龙门中兴之势,即顺乎时局的需要,赢得了统治者的礼遇,所以一贯尊崇喇嘛教的清庭收有推崇吕洞滨的道教龙门内丹学派的《内经图...

《黄帝内经》論艾灸

《黃帝內經》有20幾篇文章,共79處描寫艾灸。 現按照分類敘述如下: 1,出處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 【意譯】: 北方之地,天寒地凍風寒,當地居民喜好野外居住,以乳為食,因此臟腑寒冷,易生脹滿的病症,治療方法應該以艾灸為宜。因此,艾灸,是從北方傳播過來的。 2,功能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黃帝內經•靈樞•官能》 【意譯】: 針刺的作用不能達到病灶位置,以致無法根治疾病的時候,最適合用艾灸的方法。 3,治法 即艾灸的治病方法,因為數量太多,不一一列舉。 (梁針灸寫於2018年1月)

中國最早的書籍《太始天元册》

《太始天元册》是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书。 據百度資料,《太始天元册》大概记录的是距今三、四千年前【 注:可能估低了。 】,我国东周时期的天文星图。 它的内容,大多都应当被王冰保留到《黄帝内经素问》,关于五运六气的七篇大论中。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 鬼臾区曰:臣稽考《太始天元册》文曰: 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 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 故《天元册》曰:天符。天符岁会何如。

孙思邈的气功(5)老子按摩法

老子按摩法 原文: 《千金要方•卷八十二•养性•按摩法第四》: 老子按摩法,两手捺䏶,左右捩身二七遍,两手捻䏶,左右纽肩二七遍,两手抱头,左右纽腰二七遍,左右挑头二七遍,两手托头三举之,一手抱头,一手托膝三折,左右同。一手托头,一手托膝,从下向上三遍,左右同,两手攀头下向三顿足,两手相捉头上过,左右三遍,两手相义,托心前推,却挽三遍,两手相义,著心三遍,曲腕筑肋挽肘,左右亦三遍,左右挽前后㧞各三遍,舒手挽项,左右三遍,反手著膝,手挽肘覆,手著膝上,左右亦三遍,手摸肩,从上至下使遍,左右同,两手空拳,筑三遍,两手相义,反覆搅各七遍,外振手三遍,内振三遍,覆手振亦三遍,摩纽指三遍,两手反摇三遍,两手反义,上下纽肘无数单,用十呼两手,上耸三遍,两手下顿三遍,两手相义,头上过左右,申肋十遍,两手拳反背上,掘脊上下亦三遍,掘揩之也,两手反捉,上下直脊三遍,覆掌搦腕,内外振三遍,覆掌前耸三遍,覆掌两手相义,交横三遍,覆掌横直,即耸三遍,若有手患冷,从上打至下,得热便休,舒左脚,右手承之,左手捺脚,耸上至下,直脚三遍,右手捺脚亦尔,前后捩足三遍,左捩足右捩足,各三遍,前后却捩足三遍,直脚三遍,纽䏶三遍,内外振脚三遍,若有脚患冷者,打热便休,纽䏶以意多少顿脚,三遍,却直脚三遍,虎据左右,纽肩三遍,推天托地,左右三遍左右排,山负山㧞木各三遍。舒手直前顿申手三遍,舒两手两膝,亦各三遍,舒脚直反顿申手,三遍,捩内脊外脊各三遍。 【转载】 图6.1 两手按住大腿,上体向左右扭动二十一遍。(原文为两手捺髀左右捩身三七遍)。 图6.2 两手按住大腿,向左右扭肩十四次。 图6.3 两手抱住头项,向左右扭腰十四次。 图6.4 向左右摇头十四次。 ------------------------------------------------------------ 图6.5 一手抱头,一手托膝弯成三折状,左右相同。 ------------------------------------------------------------ 图6.6 两手托头向上三次。 ------------------------------------------------------------ 图6.7 一手托住头项,一手托住...

各种糖类的吸收速度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 单糖比双糖(二糖)吸收快,且葡萄糖是体内可直接分解利用的,因此吸收比较快。蔗糖水解后是一葡萄糖一果糖。而麦芽糖是二葡萄糖~ 只有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多糖被水解为单糖才能吸收。 单糖:葡萄糖 果糖 二糖:麦芽糖蔗糖 单糖吸收速度快.所以果糖吸收快 但是,升糖指数跟吸收速度不是正相关。依然是蔗糖升糖指数高。记得果糖是23。蔗糖肯定超过80,具体参考杨月欣主编《食物升糖指数》

佛家三脉七轮与道家经络穴位对照图

“七轮”之说源于印度瑜伽知识,是指人体经脉系统中七个主要的能量汇集点。相当于中医经络学的穴位。“七轮”的知识后流传至西藏被当地密教及藏传佛教所吸收。当代,“三脉七轮”的知识亦随运动瑜伽和藏传佛教而流传至西方国家,并广泛应用于各类身心灵的理论之中。 我们身体能量系统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七个轮穴。这些轮穴是身体上能量的进出口,这些进出口在身体上主要有七个,因此一般说有七个轮穴。但其实除了这七个大的外,还有许多小的,分布全身。经脉也是一样,除了三条主要的外,还有许多小的。人的身体远比今天医学所了解的复杂。 以下是佛家三脉七轮与道家经络穴位对照: 由下而上,它们分别是: 1 根轮 (纯真轮、海底轮、纯真轮、密轮),暗红色,形状像四个花瓣-----------(会阴穴) 2 腹轮 (真知轮、水轮),橘色,形状莲花十瓣-------------下丹田,气海穴(脐下1.5寸),关元穴(脐下3寸) 3 脐轮 (正道轮),黄色的,形状是十二块花瓣-----(神阙穴),即肚脐 4 心轮 (仁爱轮),绿色的,形状是八个花瓣-------(膻中穴) 5 喉轮 (大同轮),蓝色的,形状是十六个花瓣---------------无 6 额轮 (宽恕轮、眉心轮、月轮、第三只眼、宽恕轮),紫色,---------(印堂穴),天目,眉间 7 顶轮 (梵天轮、自觉轮)---------------(百会穴) 3脉 中脉,在脊椎中央--------道家没有对应的经络,但是脊椎前有任脉,脊椎后又督脉 左脉-------- 右脉--------